忒有料

占领日本后的美国为什么不废黜天皇?

明治维新后,在战国时期当了千年傀儡的天皇重握大权,成为日本的政治和精神双料领袖。

天皇为何能重掌大权?这与日本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

占领日本后的美国为什么不废黜天皇?

在古典时代,受制于有限的技术发展水平,日本列岛各次级板块的地缘关系相对疏离。地缘潜力最强的关东、关西两大平原虽则直线距离并不太远,但却因山林阻碍,彼此间交流渠道还是比较狭窄,最终形成两大独立的地缘政治板块。关东、关系的体量本就不算太大,还互相制衡,这种内耗,致使日本列岛一直无法产生一个有着绝对优势的核心地缘政治势力,反映到政治层面,就是诸侯林立,军阀混战。

但迈入工业时代后,日本内部地缘格局突变。工业远超农业的征服自然能力,拉近了各次级板块之间的地缘关系。特别是铁路、轮船等工业时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突破了关东、关西两大平原间的山林阻碍,将二者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本州核心地缘板块。这种地缘格局的变化,使日本政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以本州核心区为依托,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实力压制其他边缘地区,日本的政治体制,也就相应的向中央集权方向靠拢。

当然,虽然中央集权式工业时代的日本政治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天皇掌权。毕竟在消灭德川幕府的倒幕运动中,真正出力的是位于九州一带的几个西南藩诸侯,拥护天皇只是他们拿来寻求政治合法性的神主牌坊而已。

可为什么西南藩出力,最后的好处却全给天皇拿去了呢?这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着极大关联。

工业文明条件下,海洋的地缘阻断作用被大幅削弱,西方工业国以海为路,飘洋而来,对传统的东亚农耕文明形成致命威胁。

虽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业已启动工业化进程,但赶了个晚集的它,在发展水平上跟西方列强相比仍有极大差距,需要加劲追赶。而且,由于领土狭小,日本的地缘实力天然不足,必须扩充地盘——这也就是说,日本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和军事。而以日本后发小国的国情,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在上层建筑的优化上头狠下功夫。

首先说发展工业。作为一个无钱无地无资源的三无小国,日本必须最大程度的榨取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才能尽可能快的实现工业化。但这种残酷盘剥自然会招致民众强烈不满。如果人民不不堪重负之下揭竿而起,必须会对工业化构成重大破坏。

军事扩张也同样是这样。打仗就得死人,而怕死是人的本能;而且打仗也是要花钱的,可是日本又小又穷,没什么物质资源来支持军事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极端仰赖军人的战斗意志和献身精神——现代的财大气粗,即便美国大兵自由散漫,照样能靠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巨大优势弥补;近代的日本一穷二白,不把军人的战争潜能挖掘到极致,是抢不过西方列强的。

综上所述,日本想在弱肉强食的近代世界中谋得一席之地,必须将意识形态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蛊惑人民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忍受非人道的剥削;让军人为了国家强大,而不惜任何代价去谋求胜利。

这种情况下,天皇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作为获得人民一致认可的精神领袖,由他掌握世俗权力,让让那些反文明反人类的极端做法经他之手施行,那人民接受起来相对容易,这对日本的工业化和军事扩张都大有裨益。

占领日本后的美国为什么不废黜天皇?

基于这种考虑,天皇得到日本精英阶层的一致认可,重掌大权,成为政教合一的日本最高领袖。

在天皇的统治下,日本开始了工业化改革和对外扩张,先后战胜中俄,从一个落后小国,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工业强国。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二战,日本侵华打美,与世界作对。这时候,任凭你精神力量再强也不够用了。面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齐心打击,日本完全落败,最后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后的日本,命运就落到了美国人手里——而天皇的存废,也系于美国一念之间。

天皇作为战争最高指挥者的现实罪行自不必说,而且由于天皇在日本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太过崇高,它的存在,能极大程度的增强日本民族的内部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将其废黜,可以斩断大和民族文化层面的纽带,进而毁掉日本发展国力的意识形态根基。

而且,废黜天皇制度,还能削弱大和民族的独立性,利于外来先进文明的渗透,这能够在日本内部挑起外来文明跟大和文明的冲突,加剧其之内耗,进而也有利于外来文明对其的同化——通俗点说,日本会更弱,而且更依赖美国。

基于上述逻辑,于情于理,美国都应该废除天皇制度。而美国起初也确实有这个念头——这是日本天皇体制诞生几千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次生存危机。

但是裕仁天皇与麦克阿瑟的一次长谈,使美国改变了想法。

裕仁跟麦克阿瑟讲了啥?无人知晓。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我们大体能够揣测出裕仁的自保言辞。

二战结束后,冷战随即开启,美苏争霸成为世界政治主旋律。

在东亚地区,苏联的地缘优势十分明显。毕竟苏联本身也算是个东北亚国家,而美国本土则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就算苏联的远东领土只是个不发达的边缘板块,但起码比八竿子打不着的美国强的多。

在这种格局下,日本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由于地缘关系的疏离,美国无论是彻底改造,还是直接经营日本,都存在着极大困难,耗费的成本也必然极高。而且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日本本身对近在咫次的苏联也存在的主观上的抗拒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不如保留日本的独立性,让其成为牵制苏联的棋子。

而对中国也同样如此。虽然这个时期的中国贫弱不堪,还深陷国共内战。但东亚大陆毕竟是一个世界级的地缘板块,在不能肢解中国的情况下,一旦这个国家恢复正轨,用不了几十年就能发展成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世界级大国——哪怕是当时亲美的国民政府获胜也不会例外。

基于这种逻辑,无论是遏制现实中的对手苏联,还是钳制潜在的对手中国,美国都有必要让日本更独立一些,甚至更强大一些。

而天皇制的存在,恰恰能够为日本的独立和发展提供意识形态层面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保留天皇制,就理所当然了。

当然,美国对日本的宽容是有限度的,绝不可能让其恢复到二战时那种状态。所以,美国虽然总体上同意保留天皇制,但对其体制的结构却做了一番改变:天皇不再有政治实权,皇族的规模更是被大大限制,而且,裕仁必须向国民发表宣言,去除掉笼罩在自己身上的种种神话色彩,使自己从神降格为人,通过这种手法,削弱天皇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过高地位——总而言之,天皇制的保留程度,一定得与美国对日本的作用和定位相吻合。

占领日本后的美国为什么不废黜天皇?

这一番调整,最终形成了大家见到的现代天皇制度:天皇再无世俗权力,仅作为日本名义元首存在。意识形态领域,天皇也不能再有“神明”的地位,其作为民族精神纽带的价值,仅仅依靠古老的历史传承来维系——这其中内涵,与二战前已相差万里。

从目前的情况看,只要日本还在,天皇制就依然会存在下去。只不过这个体制的价值体现,已不是近代时的政教合一煽动民众,而是充当一个维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道德模范——当然,它所维系的主流意识形态,首先得符合美国的利益。

这就是当代天皇制度的意义所在。

下一节,云石君继续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角度,对中日结构性矛盾的成因进行解读。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38篇:日本第8章。喜欢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读者,可关注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云石全部地缘政治文章。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