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老实 元旦新年放假,劳碌了一年终于可以睡个懒觉啦。对于中国人来说,元旦固然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可远不及阴历新年——春节来的隆重。可同样是身处东亚的日本,却废除了阴历的新年,而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作为最重要的、最隆重的新年节日。购买年货、吃荞麦面、看红白歌会、寄何年卡都是日本新年中人们传统的习俗,实质内容看起来和中国的春节一样热闹。
【由松、竹、梅组成的门松,是日本传统的缘起物(即吉祥物),新年放在家门口既可迎财神,又象征着长寿、吉祥】
【撞钟:佛教对日本影响甚深,每至年节,都有人来到寺院祈福,保佑家宅亲人平安】 对于普通人来说,新年无非是一个节日,可是对于执政者而言,新年的意义却非常重大。将新年定在什么时间,从技术角度看,是历法决定的;而采取什么历法,则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日本曾长期使用中国历法 早在大和时代,日本通过与朝鲜半岛和中国的交往中认识到历法的重要性。在《日本书纪》中就记载了6世纪中期,朝鲜半岛的百济向日本派遣“历博士”的记载。 同样在《日本书纪》中记载,持统天皇四年(690年)十一月,日本 “奉敕始行元嘉历与仪凤历”。“元嘉历”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使用的历法,“仪凤历”即是唐高宗颁行的“麟德历”。这是日本正式使用中国历法的确切文字。 由于当时的日本缺乏历学人才,中国先进的历法传入日本往往不能马上“为之所用”。比如,735年遣唐使吉备真备归国时为日本带去了当时先进的“大衍历”,经过近30年的研读学习,直到764年才被日本朝廷下令颁行。仅过了10多年,遣唐使羽栗臣翼回国,日本朝廷才得知在中国“大衍历”早被“五纪历”取代。同样因为“无人习学,不得传业”,过了近80年,日本才开始两历并用。可这时中国早已使用更精确的“宣明历”了。 从学习中国南朝的元嘉历开始,经凤仪历、大衍历、五纪历、宣明历,日本使用中国历法的过程被称为“汉历五传”,至1685年的江户时代为止。 历法作为一种文化,是古代科学与文明的象征,同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即所谓“奉正朔”。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日本《东征传绘卷》描绘的遣唐使乘船赴唐的景象】 正朔中的“正”,即一年之始,“朔”即每月之始。这段话说明了历法的制定和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证明帝王的权力是天命所系。在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新政权建立之初,都要通过“改正朔”、“定历法”的方式来表明革故鼎新的态度,达到政治统一的目的。 而在古代,并没有形成如今已经非常熟悉的“民族”的观念,要判断是不是“自己人”,看的就是这个周边国家是否“奉正朔”(使用中国历)、“易服色”(穿戴中国衣装)。如果周边国家遵循了中国皇朝的正朔,就被认为在政治上臣服于中国,便可以纳入中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体系。这一点,在唐代诗人王维为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所撰《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诗的序中就说得很明白: “海东国日本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历岁方达,继旧好于行人。滔天无涯,贡方物于天子”。
而作为悬浮于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并不甘于作为中华文化的附庸而存在。《宣明历》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从中国输入的历法,共使用了800多年。之所以使用了这么长时间,一方面因为“大唐凋敝”,日本停止了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断了与中国官方的联系,所以没有取得中国的新历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后日本皇权衰弱,政治分裂,既失去了“奉正朔”的意义,也缺乏自制历法的人才。长时期使用已经过时的《宣明历》,并不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是对唐朝的眷恋,而仅仅是日本执政者的无奈选择而已。 二、明治改历与日本的文明开化 宣明历使用800多年后,误差越来越大,对于日月食的预报也非常不准确。而后,日本人自行制定了贞享、宝历、天保三历。这三种历法都是根据阴历修改而成的,但已经明显受到了西方天文学的影响。 至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正如一千多年前日本向中国学习历法一样,此时的日本把使用西方的“公历”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1872年,太政官权大外史兼内务省地志课长本明毅向明治政府提出建议: “方今国家致力百度维新,革旧习,使国民进人文明之域,如历法者最应改正之……与各国结交以来,彼之制度文物可资补我治,而未采用者如太阳历,各国普遍用之,独我用太阴历,岂不便耶,应速改历法。” 建议提出没几天,明治政府就以太政官布告第337号发布“改历诏书”,废除了太阴历,颁行太阳历,并特别要求“诸祭典等旧历月日一律按照新历的相应日期施行”。于是,旧历新年被废止,日本人必须过新历的新年。
【1889年,亚洲第一部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1873年“明治改历”可谓雷厉风行,却引起当时中国人的不解。驻日参赞黄遵宪认为“似可不必”,理由是日本是农业国,用阴历便于耕作。事实上,日本正要通过改变历法,抛弃落后的农业文明,全力以赴向工业文明飞速追赶,快步迈入近代化社会。 回过头看中国元旦的实行,正可以作为日本的参照。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元旦春节都放假,你得感谢谁?》里,我们团队中的小朋友泊风介绍过: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在1928年5月曾立法改历,通告全国要改用新历,并要求将过年习俗改到公历1月1日。结果民间根本不理会。到了1934年,国民政府又规定“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许循俗放假”、“严禁私售旧历与新历对照表”等,依然没有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最终决定采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法。而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春节”被保留了下来。(那篇文章的读者评论很有趣,有兴趣大家可以翻翻看。) 日本选择了元旦,而中国人过两个节日,不正好说明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幅员广袤的国家实行改革措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