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教科书中,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就是鸦片战争,这当然就离不开林则徐。不过历史没有这么简单,历史绝不是那么一小段文字就能解释清楚的。林则徐大人也不例外,他除了虎门销烟之外,还干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林则徐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封建王朝2000多年历史中最后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清官。
一、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奔赴广东严查鸦片 林则徐首先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标准的文人,和黄爵滋、魏源、龚自珍等人都是好友,曾经都是宣南诗社的成员。那时几个人都很年轻,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都有一番为国的热情。当时几个人的官位都不高,大家也只能相互勉励,都尽力往上爬。但是他们想升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有上奏的权力,还是为了国家。在清廷制度中,级别很低的官员是没有资格独自上书。林则徐在这方面很显然能力超群,他第一个做到了封疆大吏,出任江苏巡抚的职务。林则徐不是那种坐井观天的满清官员,他在江苏任职期间,注意收集了一些西方资料,甚至亲自到英国商船上观察舰上的火炮。
1838年,朝廷出事了。林则徐的好友黄爵滋上了一封奏书,请求道光皇帝禁烟。奏折写的非常好,道光皇帝触动很大。最后道光皇帝决定召改革派的领袖林则徐进京,此时的林则徐已经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进京的第二天就立刻进宫面见道光皇帝,在进宫之前,道光皇帝额外赏赐林则徐紫禁城骑马,这是建立大功的人才能得到的待遇。例如后来的曾国藩就拥有这个待遇,可见皇帝对林则徐的器重。林则徐是传统的文官,又是标准的南方人,“北人骑马、南人乘舟”,林大人有可能就根本没有骑过马。再马上林则徐有一些颤抖,道光皇帝看到了这一点,额外又加了一道赏赐。赐林则徐坐椅子轿,这个待遇连一般的亲王和军机大臣都没有。
二、上任路上,清廉如水 林则徐在北京期间,道光皇帝一连8天宣其进宫询问禁烟事宜,最后在1838年年底,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奉命前往广东禁烟。林则徐在为出任钦差大臣之前就已经是湖广总督,那是从一品的高官,湖南、湖北都归他管辖。出任钦差之后,那代表这皇帝的威严,更是位高权重。从北京到广东一路要走两三个月,要经过无数的驿站和州县,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巴结朝廷高官经常会提前准备一番,正所谓景观大三届,更何况是钦差大人。以往的朝廷官员出来办差,在出发之前就会派出前队,告诫各地官员好好准备。这些官员的随从少的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官员们不会出这些钱,最后这孝敬高官花费的银子还是会由普通的百姓们承担。
各地官员等来等去也没有等到林大人的前队,直接把林大人本人等来了。林则徐带领的成员让官员们大吃一惊,因为人太少了。林则徐的随行人员一共只有:1位车夫、6名亲兵护卫、3个仆人、3个厨师,加上林大人本人一共只有14个人。为了节约成本,林则徐甚至放弃了文官的标准出行工具——轿子,转而使用了马车。在路过江西时,江西地方官员甚至已经预备下了足够上千人使用的饭食和住房,结果林则徐的清廉程度让这些习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官员们惊诧不已。直到即将进入广东境内时,为了体现朝廷的威严,林则徐才不得不雇了一顶轿子。
三、自知前途坎坷,拒绝了好友的一番情意 早在林则徐出京前往广东之前,林则徐的好友龚自珍正在在北京任职,就前往看望林则徐。此时的林则徐已经是省部级干部,而且很有可能在此后进入军机处,成为副国家级干部。而龚自珍此时只是一个六品的礼部主事,也就是一个县处级干部,他们之间的官位差距明显。不过林则徐没有认为官位的高低,就看不起这位曾经的好友(这一点比当下的社会风气好太多了)。龚自珍看到林则徐身边连一个幕僚都没有,愿意辞去官职,跟随林则徐前往广东,帮林则徐一把。而林则徐知道此次自己前往广东任务重大,可能凶多吉少,不愿意连累自己的好友,并没有同意龚自珍的建议。
在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把失败的责任全部加给了林则徐,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最后发配新疆。龚自珍在听说这个消息以后,立刻选择了辞官。林则徐在被发配前往新疆的路上,特意绕道前往江苏扬州,他要去见另一位好友魏源。林则徐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西方资料交给了魏源,希望他能代替自己撰写一部介绍西方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的书籍,魏源含泪接受了这个任务。魏源经过了长时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此书,只可惜当时的大清国还处于一片迷茫之中,根本没有把这本书当回事。最后,这本书成为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宝典之一,再然后日本对清朝发动了甲午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