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用人究竟应该是重才还是重德?袁世凯的选择能说明一切

用人究竟应该是重才还是重德?袁世凯的选择能说明一切

(用人是门学问)

陈宧原为黎元洪的幕僚,后由黎元洪推荐,以参谋次长代参谋总长。升了官的陈宧发现靠黎不如靠袁,便过河拆桥,转投于袁世凯帐下,并很快成为袁幕“智囊”。

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袁世凯的信任和重用,陈宧有才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袁世凯找他咨询要政,他通常都会预先准备左中右三策,而且每策都有详细纲领和说明。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采用的一些计策大多来自于陈宧。比如调黎元洪入京,把湖北完全纳入北洋掌握之中,同时借以约束南方新兴势力。又比如逐步收复四川地方政权,使四川成为控制西南的机动重地。其它诸如在国会中离间各党派,收买异己等等诡诈之术,陈宧也献了不少。

陈宧的问题不是无才,而是“缺德”,也就是缺乏政治道德。在这一点上,他恰恰又是学习了袁世凯过去的做法。

用人究竟应该是重才还是重德?袁世凯的选择能说明一切

(陈宧)

当初袁世凯为了能够取得慈禧的信任,经常察颜观色,投其所好。晚清笔记中记载,有一次慈禧过生日,封疆大吏们挖空心思,搜珍选异,都想不惜代价地搔到帝国第一权贵的痒处,唯袁世凯没有轻举妄动。

慈禧前去“视察”进贡给她的宝贝,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说好好好,不错不错,到最后她忽然望着墙壁,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沉吟半天都不说话,接着便离开了。

这个镜头被袁世凯完整收录。虽然袁世凯当时并不在慈禧身边,但他却有办法观察到慈禧的一举一动,犹如在宫庭里装了一个微型摄像头——说奇怪也不奇怪,太监们收了袁世凯的贿赂,会随时向他透露慈禧的动向,哪怕是一个表情动作的细微变化。

袁世凯实在也有够聪明,当太监把上述情形透露给他时,他第一时间就抓住了关键点,而且迅速猜破了其中的玄机,随即一拍巴掌,说“得之矣”,我明白了。

很快,袁世凯就向慈禧送去了礼物,那是几幅装裱得十分精致的名画。慈禧收到画后,乐得合不拢嘴,说“慰亭”(袁世凯的字)真懂我啊,我正想着画,他就送来了。

用人究竟应该是重才还是重德?袁世凯的选择能说明一切

(电视剧《走向共和》,慈禧和袁世凯)

原来在所有贡品中,独缺名画,但这东西又不好直接向大臣们开口索要,故而才有了慈禧望空白墙壁出神的桥段。

与先前收到的那些奇珍异宝相比,这几幅画其实最不值钱,然而它妙就妙在画龙点晴,暗合了老太婆轻易不肯道出的心思,袁某拍马奉迎的功夫可称一流。

清流派出身的张之洞与袁世凯向来不对付,他为此很看不起袁世凯,曾称他是“不学有术”。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陈宧师袁世凯之故智,几乎全盘复制了其权术。他整天揣摩幕主的心思,袁世凯喜欢什么就竭力怂恿什么。同时陈宧还收买了袁世凯身边的办事人员,因此对袁世凯的各种私心杂念,一样知之甚详。

陈宧向袁世凯献策,准备好的三策并不是一起拿出来,而是分置三处,其中左策置于左袖,右策置于右袖,中策置于靴筒内。他一观察到袁世凯的意图与某策相符或相近,就把哪一策拿出来呈献,也不管那一策是否真的符合袁氏的长远利益。

用人究竟应该是重才还是重德?袁世凯的选择能说明一切

(张之洞称袁世凯不学有术)

袁世凯总是能被陈宧挠到痒处,吃惊之余,经常笑着夸赞对方:“二庵(陈宧的号)所见,实获我心。”

知道袁世凯想做皇帝,陈宧便竭力怂恿他复辟,可是发现大事不妙后,却又忙不迭地在四川宣布独立,并致电袁世凯,表示与他“断绝关系”。

段祺瑞深为不齿,在一次闲谈中,曾评价陈宧才有余而德不足,说:“袁项城作皇帝,陈事前竭力怂恿,以此来取信于袁。帝制失败时,陈又宣布独立。就做人方面、政治道德方面来说,都是不应该的。”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民国总理段祺瑞》)

实体书《民国总理段祺瑞》现已出版上市。

用人究竟应该是重才还是重德?袁世凯的选择能说明一切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