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还真不好说,但他杀了吕伯奢的家人确实是事实,至于吕伯奢的家人死的冤不冤枉,咱们到各种版本的记载中找找答案。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关于这个事情流传最广的记载来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事件的主要内容是:

要件1:曹操刺杀董卓未果,从洛阳出逃。

要件2:逃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所擒。后成功忽悠陈宫为下线,与之共逃。

要件3:逃至成皋,行至吕伯奢家。吕伯奢设宴款待二人,自己外出打酒。二人怀疑吕家人图其姓名,误杀吕家男女八口。

要件4:二人逃出吕家后,路遇打酒而归的吕伯奢,曹操杀之。并说出了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描写,准不准确呢?我们来看看史书的记载: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王沈《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腐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刘义庆《世说新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为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客官莫急,待泽然史观娓娓道来。首先说说高冷才子陈寿的《三国志》。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对,就是辣么刁!《三国志》里面,压根没有提到过吕伯奢这个人……想打人的稍等一会儿,别的那几本书里面有记载,稍安勿躁,咱们一个要件一个要件的看。

要件1:除了《三国演义》,没有任何一部书中提到曹操刺杀董卓的事情,曹操出逃洛阳的原因都是曹操拒绝出任董卓提供的官职,这一点很重要。有啥重要的,不都是出逃被通缉吗?还真不一样,如果换作您是董卓,您是愿意出大力气抓一个杀人未遂犯还是抓一个不愿意当官的毛小子呢?这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董卓对待这两者的态度是不同的,对于曹操自己和对于其他人举报曹操的动力也是不同的,这点很重要。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要件2:所有的史书中,也没有在这个事件上提到过陈宫同志,乱入的陈公台成了被曹操忽悠的传销受害者。《三国志》中提到过,曹操经过中牟县引起当地亭长怀疑,被抓回县城随后又因有人为他求情而被释放。至少证明两点,一是暗合要件1的论述,曹操并非刺杀董卓未遂,不然不会有人求情就被释放;二是这里真没陈宫啥事……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要件3:吕伯奢到底在不在家?除了《三国演义》外,其他书籍有关此事的描述都是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和仆人在家。《魏书》:吕伯奢的家人抢劫曹操的马和财物,曹操正当防卫才杀人。其他几部书的记载与之不同,说曹操听到“绑上他”“杀了他”和磨刀声,怀疑吕伯奢的家人谋财害命或向告发官府,才杀吕家人八口而去。鉴于《魏书》是曹魏史官编写的,有粉饰之嫌,不足为信。但以其他史书作依据,曹操充其量也就是误杀。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要件4:如果按要件3所述,吕伯奢不在家,那么也就没有后面曹操杀吕伯奢的戏码了,那么那句名言又是从何而来呢?最早的有关记载见于孙盛的《杂记》,曹操杀人之后,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可到了心机boy罗贯中笔下就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首先凄怆的说变成了大言不惭的说,凄怆明明是带有悔意的嘛,大言不惭是什么鬼,真是日了狗。其次怎么给加了“天下”俩字,明明是就事论事吗?一下子被上升到人生格言了,这岂止是坑爹,简直就是坑爹啊!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所以呢,背黑锅专业户曹操是被冤枉的,至少一定程度上是被冤枉的;其实吕伯奢也挺冤的,出场也就四五句台词,就去领了盒饭,甚至安排他出场就是为了给曹操杀的。也许历史的真相并不在我们今天分析的几种情形之内,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真相,但至少我们能知道,读史要辩证的看,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曹操VS吕伯奢,你俩到底谁更冤?

泽然史观: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非主流历史爱好者,自幼喜爱读史,凭借对历史的热爱,创办“泽然史观”微信公众号。秉承“用接地气的话,讲高大上的史”的信条,专业搞笑、业余写作,力求用搞笑的文字解读严肃的历史。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