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08期】1984年,国内上映了一部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由于情节真实感人,一时风靡全国,观影人流如潮。该片根据部队作家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看过影片的观众一定会对9连的新兵战士“小北京”记忆犹新。影片中9连攻打越军阵地时,战士小北京两次使用82毫米无后坐力炮向敌人工事射击,都是瞎火弹,后因暴露射击位置而中弹牺牲。连长梁三喜倒出炮弹,发现都是1974年4月生产的,怒骂道:“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两发哑弹害死了新兵小北京。编导大胆表现了解放军由于经过10年文革的影响,部队的武器装备严重老化、保养不善等问题。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电影播出后反响很大,有记者采访原著小说作者李存葆,提到了这个问题,李存葆在写小说前走访了很多参战部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确有打不响的哑弹,牺牲了部分战士。电影中的9连也有真实原型,是步兵第13军39师115团1营2连,在攻打谷珊西山215高地时,所有参战重火器都发生故障,两挺58式7.67毫米重机枪同时故障哑火,导致机枪阵地遭越军的美制40毫米榴弹袭击,82毫米无坐力炮和69式40火箭筒射击越军地堡时发生哑弹和未炸战场险情。李存葆是在了解了上述战例后,又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而创造出了影片中的故事,初衷在于批判文革中武器弹药生产质量低劣的问题。

几年前反应对越反击战的连载回忆录《橡胶林的回忆》也印证过,西线战场某部1营对越军占据的215高地进攻时,配属的直射支援武器40火箭筒和82无后坐力炮先后发生故障,哑弹比例高达12%,无法继续战斗,主攻的3个步兵排付出较大伤亡,各连队不得不停止进攻,收拢部队退回出发阵地。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有人曾提出质疑,解放军的弹药管理和保障是个严谨、科学的体系,所有弹药在储存期间都要接受批抽检,如发现超过比例的瑕疵弹药,就会做整批报废。在战场上发生连续两枚火箭弹失效瞎火,属于非常罕见的现象,极不可能发生。

电影《高山下花环》里面出现瞎火的火箭弹害死小北京的情节,很可能经过了艺术加工,但中国在发展反坦克破甲弹的历程中,确实发生过因为弹药质量问题造成大量哑弹,不得不整批报废的事例。报废数量竟然高达惊人的一千万枚,够打一次世界大战了。要知道德国在整个二战期间才生产了800万枚,供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使用的火箭弹。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高山下花环的瞎火弹:中国曾为此报废1000万枚反坦克火箭弹

1969年珍宝岛战役后,我军发现当时装备的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苏联RPG-2火箭筒的仿制品)威力不足,有效射程过近,精度太差。决定仿制苏联在1961年面世的RPG-7型火箭筒,由于口径均为40毫米,新型火箭筒被称作“新40火”,56式被称为“老40火”。“新40火”在1970年定型,直射距离达到300米,是“老40火”的3倍,威力明显提高,采用光学瞄准镜,可测定目标距离,修正目标速度和风偏对弹道影响。配用的69式火箭助推破甲弹,首次采用电-2式压电引信取代了老式机械引信,增加了大角度触发和起爆可靠性,采用大威力8321炸药,破甲威力达到100毫米/65°,足以击穿苏制T-62坦克的正面装甲。由于性能优越,69式火箭筒定型后立即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迅速在解放军中取代了“老40火”。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