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军队在广西和云南边境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起进攻。由于越南地处热带地区,地形崎岖复杂,密布原始丛林,外界普遍认为不适合坦克部队作战,中国军队将使用纯步兵进攻。然而战争开始以后,中国出动了五百多辆坦克参战,我军的坦克部队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得对越自卫反击战成为目前为止世界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中国军队在自卫反击战中投入了六个坦克团,其中从广西方向出击的有41军坦克团、42军坦克团、43军坦克团、55军坦克团、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共五个坦克团,从云南方向出击的是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其中有4个坦克团装备国产62式轻型坦克,1个坦克团装备国产59式中型坦克,1个坦克团装备国产63式水陆坦克。整个战争期间我军共投入作战的坦克500余辆,装甲车100余辆,各种保障汽车400余辆。基本上相当于两个坦克师的战役突击。
这六个坦克团按照战前想定和越军防御特点,有选择地实施了在越南山岳丛林特殊地域条件下的步坦协同作战,开创了山地丛林坦克战的先例,这也是我军首次大规模使用坦克作战,同时还创造性的将坦克以营、连为单位,配属步兵协同进攻,尤其是以坦克为主力的穿插作战,创造了奇迹。 我军坦克部队共参加战斗70余次,击毁击伤越军坦克和装甲车17辆。火炮108门,汽车56辆,摧毁火力点1210个,火炮阵地9个。有2个坦克营,3个坦克连,2辆坦克和12名坦克手获得英模称号。
另据有关材料记载,我军参战装甲部队的损失比较严重,参战的500辆坦克,战损609辆次,通过现场抢救恢复行动能力的有533辆次,平均每辆坦克战损一次以上。共有76辆坦克被击毁,其中32辆战损坦克无法现场修复,被后送修理,有44辆坦克被越军彻底击毁,经过处置后遗弃。
在对越作战中,我军坦克部队获得了大量山地丛林作战经验,同时也暴露出步坦协同不利、战场维护脱节、工程车辆配套不足等情况。参战坦克团均为纯坦克部队,缺少步兵作战车辆,许多情况下,坦克仅仅用来搭载步兵。参战几种坦克的防护性能脆弱,尤其是62式轻型坦克,仅42军坦克团的106辆坦克和装甲车,在穿插过程中就被越军击毁了45辆。
62式轻型坦克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于1958年开始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除了装备南方的坦克部队,在北方的每个重型坦克师也在坦克侦察连配属10辆62式轻型坦克,用于武装侦察作战。该坦克是59式主战坦克的直接缩小型,战斗全重21吨,安装一门85毫米坦克炮,截至1988年停产,该坦克一共生产了大约800辆。62式轻型坦克的装甲比较薄弱,其炮塔前装甲最厚的地方只有45毫米,车体正面装甲最厚35毫米,正前方仅能抵御14.5毫米高射机枪的穿甲弹,两侧和后部仅能防御7.62毫米机枪钢芯穿甲弹和炮弹破片。
越军当时主要的反坦克武器是苏制RPG2和RPG7型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可以很轻松的击穿中国62式坦克的前装甲。越军在战争中竟然发现,他们装备的美制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也能打穿中国的62式坦克,战争中我军也缴获了大批越军使用的M79榴弹发射器,战后的试验证明这种像手枪一样小巧的榴弹发射器确实有击毁62式坦克的能力,令我军专家大跌眼镜,后来中国还认真仿制了M79榴弹发射器和配属的40毫米低速榴弹,只是因为材料和引信原因,并未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