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外“大片"不再令国人轻易“买账”了?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18626491430600973/
2019年7月21日,美国漫威在SDCC圣地亚哥漫展上,正式宣布启动漫威宇宙下个阶段的大量电影,但作为中国人来讲,首部华人超级英雄电影《尚气》格外引人注目。
但是,当漫正式威宣布,中国著名演员梁朝伟出演《尚气》大反派满大人后,这个新闻立刻引爆国内社交网络,跟着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现在网上关于漫威《尚气》的身世之谜,满大人和傅满洲关系的科普已经是铺天盖地,此处便不再赘述了。
中国观众为何不对“洋大人”怜悯似给个华人英雄角色,便对他们感恩戴德。反而中国人知道背后的意义过后,不但非常的愤怒和生气,还用初行动做着抵制。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呢?
2012年过后,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就已经不同了。
有些观众会有些疑惑,如果按照时间段划分,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2008年发生世界金融危机。
这么一来,时间为什么要说是2012年过后?
这个嘛,当然是因为2012年的世界末日。
开个玩笑,我认为文化产业的时间推后,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动荡过大,人们都在应对更加强烈的生存危机,没有时间理会精神需求。
中国人民在扛过了金融危机过后,开始释放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财富积累,从而推动内地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毕竟,这是现实结果给出的答案,中国电影产业,2012年徐峥拍出《泰囧》,从此中国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中国综艺产业,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播,从此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不过,2012年至今还没有十年,中国人民精神需求导致文化产业的主流方向,则已经分为了两个阶段。
前为文化商业的崛起,后为文化自信的过渡!
2012年前后到2015年前后,短短五年时间左右,内地文化商业时代崛起。伯光觉得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历史大事件,如果真要找一个,可能韩国那档子事儿能算上。
当时的国产电影产业,前五年市场票房最高的电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美人鱼》《港囧》类喜剧电影,一种是《西游记》《捉妖记》类魔幻电影(商业主导),一种是《小时代》类流量电影。
2017年前票房排行前十的国产电影,喜剧电影和魔幻电影占据了半壁江山,流量电影排在第三位。
中国流行文化主流方向,从文化商业崛起,开始向着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逐渐过渡。
再以国产电影产业举例,2015年后市场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只剩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喜剧电影,另一种就是文化自信电影(官方主导)。
这个因为时间太近,结果过于的明显。
这三部电影虽然类型各不相同,但电影内核都是讲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它们同时包揽国产电影票房榜前三强。除此之外是喜剧,最后则是好莱坞大片,流量电影则基本被抛弃。
所以,流量经济一直火爆只是个错觉,即使流量时代顶峰都只能排在第三位。
有的观众表示不能信服,我们可以再看看未来。
这些主流国产商业大片,文化内核不是中国消防员和中国海上救援队抢灾救险,便是中国机长临危不乱解救人民,最后是中国国家队为了国家的荣誉不惧艰险登上全世界最高峰。
我就在这里预测一个,这四部国产商业大片当中,有一部电影绝对会成为市场爆款。
国产动画电影,目前票房最高的四部国产动画。分别是《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以及正在热映口碑爆棚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那么,还请仔细的看看这四部国产动画的题材。
这多么的文化自信,也多么的民族自信!
这种情况之下,不但外国大片在中国不再那么吃香,像迪士尼还想用“文化猎奇”似的《花木兰》圈钱,漫威更是企图用“种族歧视”式的《上气》,一边侮辱一边圈钱。
这在已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崛起的中国人的眼中,现在愤怒和抵制都是轻的,如果不是距离实在太远,只怕会当面打爆这些“洋大人”的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