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为什么古代会怕蝗灾?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40423393717256459/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为什么古代会害怕蝗灾呢?很简单,因为蝗虫吃庄稼。
古代不像现在,拥有转基因和杂交技术,也没有化肥及农药等用品,更没有浇水机等现代化产物。庄稼的收成好坏全靠老天爷,老天爷开恩,风调雨顺,庄稼便收成好,百姓则富足。除了交纳公粮之外,剩下的还够一家吃喝,这对于古人来说,便是幸福。
可遇到老天爷不开恩,半年不下雨,或者一连大半月天天下雨,那么就意味着庄稼减产,甚至失收。到那时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就只能“易子而食”了。
纵观古代农民造反,除了暴政苛捐之外,多数时候无非就是为了单纯的填饱肚子。
穷地方的人因饥饿而揭竿起义的典故比比皆是,只要打着造反起义的口号,就可以跑到富裕的地方抢吃抢喝,这跟电影《1942》中饥民吃大户的描写是一模一样的。
除了天灾人祸之外,对于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户来说,蝗灾便是除天灾人祸外最大的灾害。这些俗名为蚂蚱的小飞虫,成群结队如同乌云一般结伴而来,不能说将庄稼吃的完全不剩,但百分百会造成极大损失,减产是肯定。减产就意味着口粮的减少,极有可能导致一个家庭出现变故,饿死老小并不新鲜。
在古代一些文献记录中,重大的蝗灾造成的减产可达70%,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有人要问,为什么不吃蝗虫呢?
当然要吃蝗虫,人在饿极了的情况下,什么都吃,何况蝗虫。再者蝗虫营养价值丰富,现在还是一道美味菜肴,炒蚂蚱绝对下酒。
但蚂蚱并非趴着不动等你去吃。这种昆虫往往在祸害完一块区域的庄稼之后,旋即转移战场,不会给人留下抓捕的空间。另外蝗虫不是四季生昆虫,到了秋后便消失了,你想吃也吃不到了。
小时候听过蚂蚱精的故事,据说蝗灾都是有蚂蚱精带来的。还看过一本清代的绣像书,里面描述了农户抓捕蚂蚱精的故事。这可恶的家伙竟有成人一般高大,十分骇人。
当然,这是民间故事。古人将蚂蚱视为妖物,足见其可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