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节度使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什么时候最早开始设立的?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一提到节度使,稍有历史常识的都会想到安史之乱以后直到宋朝建立的两百年。的确,中国古代的节度使,最风光的就是在八世纪中期到十世纪中期的这一段时间。但是它的建立和消亡,却又不止这二百年。
由关陇贵族集团建立起来的西魏-北周-隋-唐帝国体系,其官制基本也是一脉相承。唐朝的重要边区守将,一般都称为都督或者总管。对于这些官员,皇帝都要赐予旌节,以表示可以便宜行事的意思。
有关节度使的初次命名,《资治通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
之所以会有节度使,是因为以租庸调法和均田制为基础的唐代田亩制度的崩溃,导致边区的税收一直没法供应到京城;而逐渐开始扩张的唐代军事,在信息不畅的条件下,也无法再完全听从中央的号召。因此,节度使应运而生。
唐玄宗时期,一口气设立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这些节度使,权力极大,辖区内政治经济军事一把抓,基本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比如王忠嗣、哥舒翰等,都是一时之名将,王忠嗣甚至还是唐玄宗的养子。
当然,还有另一位“养子”——安禄山,也正是他,一边把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一边让唐代后期的军阀割据。而割据的基础,也正是节度使制度。
因此,在今天,已经很难有一个官员能比得上节度使了。如果有的话,大约也就只能是台湾省省长或者香港澳门特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