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给中国取名叫“中华”,这个“中华”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华”并不是秦始皇发明,中国早在周代就自称“中华”
“中华”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国号和自称。
“中华”的“中”字很好理解,就是世界中心的意思。古人认为这个世界天圆地方,而自己则处于世界的中心位置,所以管自己居住的地方叫中原或是中国。
(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而“华”这个字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起源于华胥氏,此人被认为是炎黄之祖。
二是指中国人服饰华丽,有别于蛮夷。
不过“华”在春秋之前使用的并不频繁,周代的中国人更喜欢用“夏”来自称。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而下夏天也是一年四季中最盛大的季节。所以在秦朝以前人们主要用“夏”来称呼中原诸国。春秋时的中原各国皆以自称“诸夏”。
“华”这个字在春秋以前是跟“夏”一个意思的。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诸侯国自称“诸夏”,称呼其他民族为“蛮夷”)
从春秋时期开始“华”和“夏”开始连用,“华夏”一词开始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不过要纠正的一点是,我们很多电视剧描写先秦时的中国人管自己叫“华夏族”,这个情节是错误的。
当时虽然已经出现了“华夏”这个词,但是周代的中国人是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周代的中国人还是以自己所属的诸侯国自称,比如说齐国人、赵国人、魏国人、秦国人等等。
至于民族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各国人对自己称呼应该是“夏人”。
在秦朝以后“华”开始替代“夏”字成为中国的名称。在元末朱元璋推翻蒙古统治者时就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不过“中华”这个词在古代还是主要指民族,包括“华”“夏”“汉”都是描述今天的汉族人的。
直到近代,“中华”才开始指代整个国家,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