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真的是因为宠爱魏璎珞才立永琰为太子吗?
虽然令妃不叫魏璎珞,但鉴于《延禧攻略》过于有名,就不较这个真了。毕竟,没有《延禧攻略》的话,中国明确知道令妃是谁的大概也就1000人吧。
乾隆为何选择永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选无可选了吧,虽然生了17个皇子,但到了乾隆晚年时,还活着的只有5个了,特别是富察皇后生的两个嫡子和才华横溢的五阿哥永琪都死了,乾隆剩下的儿子里还真没有什么“众望所归”的了。永琰作为十五阿哥,年龄比较合适,身上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毛病,虽然也并没有很出色,但能中选也是乾隆的“无奈”之举吧。
作为令妃的儿子,永琰在立储问题上有无沾到光?我个人的观点是,虽然并不是中选的核心原因,甚至未必是核心原因,但令妃这个因素还是对永琰起到一些作用的。在永琰于乾隆三十八年被秘密立储时,令妃被晋封为皇贵妃已经八年之久,考虑到此时后宫并无皇后,无论就后宫中嫔妃之首的地位而言,还是乾隆的宠爱程度而言,令妃在后宫中都是“母仪天下”的。虽然清宫选储君并不是都非常重视皇子生母在宫中的位分,但令妃的“后宫第一人”地位无疑对永琰是有帮助的。
一个历史细节是,永琰被立储时,令妃尚在人世,两年后(乾隆四十年),令妃因病去世。从这个角度而言,令妃算是给永琰的上位送了最后一程。
不过,与其说令妃对永琰的立储有多少帮助,还不如说令妃的历史地位更多是因为生了嘉庆这个儿子。令妃固然算是成就了嘉庆,但嘉庆成就了令妃才更没有争议吧。
有令妃的因素在,但影响很小。
首先纠正一个问题,令妃叫魏璎珞是不准确的,我们现在还没考证出她叫什么名字,魏璎珞只是影视剧自己编造的。
乾隆虽然老婆很多,但是儿女不多,一共只有17子,10女,除掉幼年夭折的2.7.9.10.13.14.16子,活到成年的只有10子5女,要知道快30岁才结婚的朱元璋,成年儿子的数量都是他的三倍。另外乾隆的儿子们有明显的头重脚轻的倾向,厉害的儿子基本上都在35岁之前生完了。
在两次立嫡不成后,乾隆开始朝立贤发展,最初看重长子永璜(虽然说不立他为太子,但秒打脸,永璜生母地位不高),结果永璜病死,追封了亲王,并且让他的孩子继承。
后来看中了第五子永琪,永琪也很争气,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孝顺,在某次皇宫大火时,毅然背出了乾隆。虽然永琪的母亲愉妃既不得宠,背景也不出色,但是乾隆还是毅然想立其为储,为此还做出了一个更为错误的决定,把和永琪年龄相仿的永珹、永瑢过继了出去(两个孩子依然享有皇子待遇),结果不到两年,永琪也病死,其刚出生不久的第五子继承了爵位。
从永璜和永琪的出身和待遇来看,母亲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乾隆看重的重要因素,个人才华变成了主流,况且到乾隆三十五年(60岁)重新考虑立储时,活着的7个儿子,生母位份基本是相当的。
第四、八、十一皇子均为嘉妃所生,也是后宫生儿子最多的妃子之一(和令妃同为四个),第六子是纯妃所生,十二皇子是废后所生,但他出生的时候母亲是皇后,是实实在在的嫡子,十五和十七子都是令妃生的。
排除掉十二阿哥(完全失宠)、八阿哥永璇(有腿疾)、十七阿哥(不喜欢读书)和四阿哥(已经生病,且只有一个病殃殃的独生子)剩下的三个皇子,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支持势力。
十一阿哥背后是和珅及一部分武官势力,其正妻是傅恒的女儿,他本人擅长书法,也有一定的人望,但经过乾隆申斥其不善骑射,满是汉人习气后,他对皇位心灰意冷,开始了用吝啬自污之路,主动退出了皇位竞争。
至此,有能力和嘉庆争皇位的兄弟只有第六子永瑢,而子侄辈还有一个绵恩(比嘉庆大14岁)。
永瑢的背后是文官集团,因为他本人出色的文采,被派遣编纂四库全书,也就是纪晓岚的boss,同时他本人深受乾隆信赖,乾隆的七十大寿也是由他操办,当时的朝鲜人“有目下皆意皇上属意永瑢”之语。但是永瑢的身体并不好,只有一子活到成年,自己也多病。
随着永瑢在乾隆五十四年病逝,乾隆实际上除了十五子永琰外,已经无子可立,永琰的母亲是谁又有什么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