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乾隆年间朝鲜朴齐家的《北学议》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

本来朝鲜是实行尊明反清政策的,但后金时期两次入侵朝鲜,把李朝给打怕了,于是奉满清为正朔,结成“君臣之盟”,以前对明朝怎么样,现在对清朝怎么样,李朝虽然内心里不服,但行动上惟命是从。皇太极以前对李朝是非常严苛的,不但要扣押宗室为质子,横征暴敛也是常事。顺治以后双方关系开始有了很大改观,满清培养的质子李淏回李朝继位了嘛,肯定是很听话的,后来继位的也是在沈阳出生的李棩,都和满清有很深的渊源,另外满清也荡平了天下,需求不用那么多了,顺治驱沙俄时,李朝次次派兵援助,立下大功等等,所以从那以后,取消了扣押质子的苛刻条件,改为遣使赴清。

1790年,朴齐家在承德参加乾隆80大寿,图为《八旬万寿盛典图说》,红框框正是朝鲜使臣形象。

早在明朝时,李朝赴清的使节除了外交工作外,还有大量购书、写书的任务,目的是把钦慕的中国文化搬到朝鲜,到了清朝时这个工作短暂终止,顺治以后双方关系缓和,李朝使节赴清的工作又开始了,特别是李朝看到康雍乾盛世后,甚是羡慕,选派的使节都是精挑细选的学者,到了中国除了完成政治工作外,主要的任务是结交中国大家,接触中国先进技术,大量采办各类书籍,并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著书,介绍给国人学习。从某一方面来说,对朝鲜文化的发展,这些披着使节的搬书匠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也涌现了许多在李朝留有名望的人物,有金昌业、洪大容、朴齐家、金正喜、柳得恭等。

李朝时代最著名的书法家金正喜,师承翁方纲。

比如金昌业,康熙时期的使节,到达北京后的任务就是采购书籍,回国后写下了《老稼斋燕行录》,专门记录一路的见闻;洪大容是乾隆时期的使节,他走访了很多学堂、书院,跟各地文人切磋学问,交流经济、文化等,回国后写下《湛轩燕记》;柳得恭也是乾隆时期使节,他来中国三次,沈阳书院留有他到访的记载,和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交往频繁,还跟李调元、李鼎元两兄弟成为莫逆之交,写下《滦阳录》、《燕台再游录》等;金正喜,嘉庆时期朝鲜使节,曾虚心向翁方纲讨教学习,成为朝鲜书法家、金石学家。

图为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绘的朴齐家肖像。

特别是下面的这位,朴齐家,他曾4次充当使节赴清,乾隆2次,嘉庆2次,期间结交的当朝文人不下百位,在一起讨论学问,互赠诗书,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朴齐家回朝鲜后专心著书,有《北学议》、《燕行录》等,特别是《北学议》,不仅记录了民风民俗,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对烧制砖、弹棉花、如何种地、积肥、造车造船等等都有细致的讲述。朴齐家在晚期主张朝鲜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海上贸易,反对闭关自锁,他是李朝北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北学议》也是流传他最广的代表者。

分享
收藏
写回答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分享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