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范式意指经济学这一学科被普遍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一部经济学说史,就是一部经济学范式不断革命与完善的发展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具体就表现为经济学范式与范式的转换。经济学范式的转换,除以学派竞争为表现形式的批判与继承的扬弃外,还表现为经济学的综合,即对经济学科内部不同学派之间的分歧采取兼收并蓄的办法,使各学派的观点融入一个统一的经济学框架体系之内,这也构成了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历史上任何理论学说要发展和创新都要吸收和借鉴前人的思想成果,都要有其理论的渊源。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不例外,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综合”正是沟通旧理论和新理论的桥梁之一。因此,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范式的运动和发展也必然会表现为这一运动形式。本文以萨缪尔森为例,对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的综合创新的研究范式进行论述,并以此纪念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去世。 一、萨缪尔森与他的《经济学》 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4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执教,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的创始人。2009年12月13日萨缪尔森在马塞诸塞州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由于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数十载,萨缪尔森桃李满天下。对于他的辞世,他的学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 伯南克评价说,萨缪尔森是“一个道路开拓者、多产的经济学理论家、所知的最伟大的经济学教师之一”。对这位“经济学泰斗”的辞世他深表哀悼。萨缪尔森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索洛对他评价说,在普通经济学家仍沉浸在计算或分析简单经济学问题时,优秀的经济学家则提供人们分析事物的工具和思考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超越萨缪尔森(索洛,2009)。萨缪尔森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家族中还出过多名著名经济学家。其侄子劳伦斯 萨默斯曾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部长,现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其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是一位才华出众的经济学家和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性人物。1965年萨缪尔森当选美国国际经济学会会长。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的经济理论对美国的经济政策一直产生有重要影响。例如他在1964年推动了著名的减少个人所得税法案,该法案被广泛认为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首推1948年发表的巨著《经济学》(时年萨缪尔森33岁),该书出版后即成为西方经济学说史中继1848年约翰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之后的第三本流行的经济学经典教科书,并被翻译成40余种文字,修订19版,全球销量上千万册,60余年来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研究、规划的理论根据,到现在也是多国高等学校专业必读教材,是世界各国经济学人探求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通行要道”。此后西方世界大量由不同作者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都在不同程度上或仿效或深受此书影响,萨缪尔森(2000)在该书出版50周年撰写的序言中不无幽默的回忆说:“有一次,当x作者指责并控告y作者有剽窃和侵犯版权行为时,被争吵激怒的法官把诉讼状扔出庭外并且骂道‘管他谁是谁非,他们看起来都是克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等方面都有新的创见。此书的出版使萨谬尔森名声大振。 作为一本《经济学》的教科书,萨缪尔森力图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而反映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与思潮的变化,其理论体系与观点也不断在发生着变化。萨缪尔森(1992)在其《经济学》(第12版)中坦承:“经济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演变式的科学。它改变自己,以便反映社会上和经济上的风向的改变。本书的新版本的每一章也都反映了经济学的演变性质。”萨缪尔森(2006)在其《经济学》(第17版)中继续强调:“自1948年本书第一版问世以来,经济学的确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学原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有机整体。在日新月异的学界保持《经济学》始终处于前沿的需求,给了作者一种备受鞭策的动力:介绍现代经济学家们的最新见解,并阐明这些见解如何作用于日益繁荣昌盛的世界。”萨缪尔森(1996)坦诚“我已成为晚期20世纪主流经济学的代言人”。 二、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的范式体系 从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来考察,在西方经济学近一个半世纪内有三次影响重大的研究范式的“综合”创新,其代表性人物与名著有约翰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约翰 穆勒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穆勒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一方面尽量维护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另一方面又综合其他学派的成果提出了通过收入再分配来改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案,第一次建立了一种综合的经济学体系,成为19世纪后半叶英语世界中必读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二次综合是阿尔弗里德 马歇尔1890年首版的《经济学原理》,此书到1920年已出版了8版。在该书中马歇尔坚持将微积分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边际革命”的理论立场,试图把当时西方经济学的各种不同理论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等融和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以他为先导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早期被奉为是当时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最后一次综合就是萨缪尔森1948年首版问世的《经济学》了,迄至2005年此书已出版了18版。在经济思想史上的这第三次综合中,萨缪尔森试图将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新古典学派、货币学派、合理预期学派等综合进凯恩斯的经济学体系之中,创建其“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第18版的《经济学》中萨缪尔森(2008)宣告:“这本书的每一次再版都是一次新生。而每经历一次新生,作者都能借此令人兴奋的契机,来展示现代经济学家最前沿的思想,并阐释经济学如何促进世界更加繁荣。” 萨缪尔森在1955年第3版《经济学》中正式提出其“新古典综合经济学”这一概念,意指他的经济学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综合成一体”。萨缪尔森《经济学》一书的特点就是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古典主义的微观经济学这两个互斥的理论范式“综合”成为一套互补的体系,同时对数十年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新观点和新发展成果兼收并蓄,使研究诸如消费、投资、收入等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变化的宏观经济学和把单个厂商、单个消费者和单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不再是孤立僵化的两套理论。例如在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体系中宏观上强调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来分析其他总量的决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强调总需求对国民收入决定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分析了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作用,在微观上则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边际分析和强调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作用来补充宏观经济理论,创建一个完整的新的经济学体系。萨缪尔森认为任何能站住脚的经济学说都不过是对前人认识在某一方面的发展,因而都有其合理的成分或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