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近期,国外推特社交媒体中,有网民发表了一张照片,显示的是一群叙利亚难民和几名俄罗斯驻叙部队的宪兵,或者是等待领取食物,或者是等待登记检查。在这些难民的后方背景中,出现了一辆大型的长方形装甲车体。根据其外形判断,这是一辆俄罗斯新型的KAMAZ-63968型“台风”-K模块化防雷装甲车。 这种大型化的防雷车可以运载3名乘员和16名载员,相当于2个班的兵力,犹如大巴车一般,当然这种大巴车是拥有厚重装甲防护的“战场大巴”。
图片:照片背景是一辆长方形车体的“台风”-K KAMAZ-63968型模块化防雷装甲车。 原来,这种“台风”-K装甲车只是庞大的“台风”家族的一员。 “台风”是对俄军新一代防地雷反伏击装甲车(MRAP)的统一称呼,这是俄军现代化军事装备重整计划中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设计一种全新的统一轮式装甲平台,并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衍生出后勤保障车、医疗救护车、工程抢修车、武器系统载车等一系列车族,以取代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数量繁多的旧式轮式车辆。
图片:“台风”-K家族中的KAMAZ-63969防地雷反伏击车(左)和KAMAZ-63968装甲输送车(右),此次出现的就是右边这种车型。 “台风”项目的渊源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苏联对安哥拉内政的干涉。 1975年,苏联通过古巴军队对安哥拉内战进行了大规模武装干涉,把2万余人的古巴军队和大批武器装备运入安哥拉,苏联飞行员、坦克手、军事顾问等也直接参与了军事行动。在安哥拉内战中,苏联人第一次见识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战争所特有的地雷战,脆弱的BTR-60/70轮式装甲输送车往往被炸得支离破碎。
图片:安哥拉内战中被击毁的苏制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 与脆弱的BTR装甲输送车相比,苏联人在非洲见识到了一种其貌不扬的装甲车,这就是来自于南非的卡斯皮(Casspir)防雷车。该车因对乘员的良好防护能力,给苏联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其貌不扬的南非卡斯皮(Casspir)防雷车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防雷车,由于其独特的V字底设计,在安哥拉作战中遭到地雷爆炸时往往车毁人不亡。这让苏联顾问大开眼界,原来第三世界打仗是这么打的。 随后在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和中东的战场上进一步证实了防雷装甲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只能最大限度保证核威慑战略的有效运转,但对常规部队装备更新有心无力。然而随之而来的血腥的车臣战争再次唤醒了俄罗斯军人已经麻木的神经,对防雷装甲车的需求再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而2008年的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使这一需求更加迫切。
图片:一辆苏制BTR-70轮式装甲输送车在车臣遭到路边炸弹袭击的惨烈景象,坐在车上的士兵当场就被震死,肢体被抛上天空,无人生还。 2010年,俄罗斯发布了《俄罗斯武装力量军用车辆2020年发展规划》,明确启动新型防雷装甲车研制工作,包括乌拉尔、卡玛兹等车辆制造厂家以及俄罗斯国立鲍曼技术大学都投入到该项目中来,这一项目被命名为“台风”! 由此催生了诸多型号的“台风”车辆。
图片:车臣惨烈的战斗让这些前苏联的装甲车再次显示出脆弱性。 卡玛斯汽车公司是“台风”-K装甲车的研制单位。由于该公司向来擅长制造越野载重卡车和导弹机动发射车,因此在“台风”-K上采用了驾驶室在前,发动机舱在中,多功能舱在后的载重卡车型布局,并如步兵战车一样在尾部设有单开尾舱门。
图片:厚重的“台风”-K防雷装甲输送车。 “台风”-K具有三防功能,防地雷指标参照北约装甲防护STANAG 4569ⅢB标准,采用V型防雷底盘,座椅均悬挂在车顶以降低爆炸对人体的伤害,车辆可承受8公斤 TNT炸药在任何位置的爆炸。车体装甲采用陶瓷复合装甲板,防弹性能对应STANAG 4569Ⅳ标准,可防14.5×114毫米B32穿甲弹、20毫米机关炮炮弹和155毫米榴弹破片。
图片:“台风”-K装甲车内的座椅采用防震设计,对人体头部的防护措施也非常到位。 该车正面和侧面防弹玻璃厚达128.5~129.0毫米,透明度70%以上,可承受2枚KPVT 14.5毫米机枪子弹911米/秒的弹着速度对同一点的连续打击,防弹标准超过了俄罗斯GOST R 51136和GOST R 50963防弹玻璃设计标准的最高要求。
图片:在防护测试中被机枪、机炮一阵狂虐的“台风”-K装甲车,可见其防护能力出众。 轮胎采用16.00R20防弹轮胎,具有中央充放气功能。发动机为450马力V8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公路行驶速度105公里/小时,最大行驶里程1200公里。该车还拥有先进的GALS-D1M型战斗信息和控制系统(CICS),可监测和控制发动机运转、车辆行驶速度、车辆水平姿态等信息,另外还配有5台摄像机用以监控车内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