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一边是求职者就不了业,这种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造成的用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它所反映的是深层次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大型招聘会现场很是热闹 春节过后,许多企业纷纷打出了招贤纳才的广告牌,或是在路旁在街边摆摊设点招工,应对阶段性的缺工问题。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中心提供的2月18日至3月10日天天现场招聘会统计数据“进场170家企业平均每天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16000多个,约4200人进场求职,最后达成求职意向约1040人”中可见,人力市场里求大于供,那为啥会存在“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这种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现象呢 和全国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一样,当前我市也存在着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找工难”的问题,造成这两“难”的成因是什么呢 劳动力诉求多元化导致招工难 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我市重点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市企业缺工约1万人,缺工企业多分布在电子科技、塑胶制品、化工化纤、服装家居、食品饮料等行业,空缺的岗位主要为普工和部分技术工种。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提供的岗位最低工资由1500元提升到1800元,平均工资也提升到了3000元左右。为了能留住工人,许多企业都完善了社保制度,甚至还免费提供食宿,但是招工难现象依然存在。 捷联电子乃我市用工大户,郑小姐是该公司专门负责招聘工作的。采访时,和许多负责招聘工作的人一样,提起招工就是一个字“难”。她告诉记者,从春节过后到现在就有1600多名工人,在结算完工资后离开了公司,于是造成了较大的用工缺口。分析员工离职的原因,她这样认为,企业提供的待遇与求职者职业诉求不匹配。一些工人纯粹是希望能重新选择工作,换个工作环境。有些则是对公司的用工环境、薪资制度不满意,他们希望有更好的收入和待遇,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因此公司努力对各项用人制度做了调整,依然留不住工人离去的脚步。而在招聘过程中,她也遭遇到许多求职者对当一线普工不屑的境况。福耀负责招聘工作的林小姐也有同感,在招聘时许多大学生选择工作预期很高,都不愿意选择普工岗位,他们宁肯再等待再寻找,也不会先就业。 而一些企业生产存在淡旺季,也对员工去留造成影响。在我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季度订单增加,需要大量用工,这时对员工需求量相对集中地上升,由此导致“用工荒”的出现。来自山东的刘大姐原来就职于我市一家大型台资企业,旺季的时候每个月工资可以达到3000多元,但是淡季就只有1800多元,收入相差太大了,因此过完年她重新找工作。除了员工从收入考虑外,一些企业与中专院校签订供需协议,但是等到这些学生毕业时,选择留岗的少,于是企业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缺工荒。 劳动力结构转变成为用工难点 在人才市场,“80后”、 “90后”新生代已经成为求职人员主体,市场对18岁-34岁的用人需求也最大,因此出现供需旺盛的现象。但是与父辈相比,这些新生代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职业诉求发生了变化,对工资水平、就业环境、个人发展空间更为重视,对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发展前途不大的体力劳动的意向不强,因此,即使他们已经获得就业机会,但由于已有就业机会的工资水平、发展空间和工作时间难以符合其就业期望,他们仍然选择放弃并继续搜寻更好的就业机会,以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而当前的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依靠低廉的人力资本赚取利润,提供的薪金水平及工作环境与求职者的预期有一定差距,因此招不到人。有部分企业还要求加班,造成大部分求职人员用脚投票,加大了企业用工流动性。 谈起择业标准,侨兴轻工学校11级机修专业的林夏阳同学说:“我希望有周末,不用加班,每年有一定的假期。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公司能创造机会让我继续受教育,获取技术证书,让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也许他的心声也是所有新生代求职者的心声。 除了就业者的原因之外,人力资源市场的区域竞争也是造成 “招工难”的原因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周边省市经济的发展,原来一部分传统劳动力输出地区已经转变为劳动力输入地区,外来民工在逐年减少。造成人力资源方面的争夺越来越强烈,原来的“民工潮”转变成现在的“抢工热”。加之,我市部分企业月工资对照长三角、珠三角及我省闽南地区,有一定差距,且普遍存在超时加班现象,工资待遇不再有优势,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力较弱。许多外出打工者都选择了回家就业,因此,尽管一些企业直接把招聘点设在内地劳务大省或提高奖励标准鼓励老员工带回新员工,但效果仍不理想。 据了解,今年企业返岗率达86%,与去年相比下降5%。 |